桂阳县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★◆■◆“湘昆”的发祥地。当地依托1支专业剧团◆◆◆、123个民间文艺演出团队,创新开展送戏曲“进乡村、进社区、进校园、进景区■★◆■◆★”系列活动。其中,◆◆“百座戏台千场戏”演出130余场,惠及50多万群众★★。该县还加强对古民居■★、古戏台等资源的保护和利用,推动传统古村落由■★“单纯观光”向“复合型文旅”转型。已修复明清古戏台300多座◆★◆★★,100余座承担起乡村课堂研学功能。
桂阳县通过“金叶文化”“矿冶文化”“中药文化◆★★■◆◆”“工艺美术”“千年古村”★★“冠军元素”6大模式赋能乡村振兴,乡村文化迸发新活力■★。全县有文化产业单位230余家,去年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达51◆★■★★.23亿元,占GDP的8.57%★◆★。
4月底,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、教育部办公厅■★■★◆◆、自然资源部办公厅★★★◆◆、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联合发布第二批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名单◆★◆◆■,我省仅2个县上榜◆■◆,桂阳县名列其中。桂阳县文旅局负责人表示◆★◆◆★◆,以此次列入“国家级★★”试点为契机★★◆,将结合田园综合体◆◆■★、农旅特色小镇等项目,大力发展民宿■★◆、露营■◆■、研学、文创等新业态,带动乡村旅游产业链延伸和价值链提升。
华声在线日讯(全媒体记者 罗徽 通讯员 陈勇)◆■★“把一块普通的泥巴◆◆■■★◆,制作成一件专属于自己的陶艺作品,成就感满满。”近日,桂阳县舂陵江镇太平陶艺非遗工坊★★■■◆,广东游客陈欣对陶艺体验赞不绝口。舂陵江镇周边30余个村发展制陶产业,带动文创生产、非遗工坊等延伸产业,就业人员达3000余人。
文化新场景不断催生旅游新业态。桂阳县大力发展乡村游、矿山游、科普研学游、红色旅游,形成涵盖吃、住、行、游、购◆◆■、娱于一体的完整旅游产业链。正和镇和谐村打造“四园九心十六点”特色农耕文化游乐庄园,村集体经济年收入90余万元★◆★,村民人均年收入突破2◆★■.5万元。